“爱满天下”理念下的班级常规教育

发布时间:2022-06-20文章来源:九方城幼儿园浏览次数:661

“爱满天下”理念下的班级常规教育


摘要:班级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方式。由于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事物的突然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班级常规教育来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爱的指引下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爱每一位幼儿,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共同帮助幼儿建立常规意识,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关键词:爱满天下   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   方法

 

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了由于幼儿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而造成的恶性事件,这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对幼儿教师的形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这也就更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学陶思陶”,在爱的指引下,做好每件小事,关心、爱护、尊重每位幼儿的发展。 “爱满天下”是由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也是其毕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谛。“爱满天下 ”思想有三个显著特征:爱国、爱民、爱教育。陶行知先生从爱满天下出发,发展博爱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著追求。他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1]所以我们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要以爱为指引,将爱融入到班级常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班级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方式。

面对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依恋性强,对外界事物陌生好奇,在家娇生惯养,对突变的事物适应能力差,这也使得小班幼儿在面对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一大的改变时,无法很快的适应班集体的生活,产生入园焦虑和恐慌哭闹,也不能遵守制度、约束自我。这也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班级常规教育来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到幼儿园的生活中来,为幼儿建立一个自由、有序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也为班级教师的一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不难看出,对于幼儿班级常规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那我们要如何在“爱”的指引下,做好班级常规教育呢?

一、尊重个体差异,关爱每一位幼儿,以爱为基础建立起幼儿的常规意识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2]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不戴“有色眼镜”地看待幼儿;在尊重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幼儿,使班级幼儿都能获得良好的培养。而小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弱,依恋性强,正是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很多幼儿“不听话”、“听不懂话”,这给教师的班级常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个别幼儿能力薄弱而帮办、包办,关心、爱护变成过度帮助,幼儿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大胆地尝试的机会,这也让发展中的幼儿与别的幼儿差距越来越大。教师在面对不同方面能力弱的幼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小事做起,才能通过对幼儿能力的促进而形成班级常规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发展差异,给予幼儿恰恰好的关爱,当幼儿由于自身能力而出现违反班级常规时,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或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以使其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使班级常规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常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基于幼儿期孩子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枯燥乏味的学习、简单空洞的说教活动缺少兴趣,而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游戏反倒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懂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获得简单的常规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将班级常规教育融入贯穿到游戏中去,这样便于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学习常规,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点名是幼儿园一日常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形式就是老师点幼儿的姓名,孩子用到来回应老师。这样的一点一答很是枯燥,尤其是对小班孩子来说,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新鲜感,但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了。我们可以游戏化点名活动,教师点幼儿名字,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来回答。”的图形,来引导幼儿站在小脚丫上,并能知道洗完手、喝完水后按照箭头方向离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标记,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示,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也便于我们老师的常规管理,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孩子的习惯!

2.在故事情境中引导幼儿理解常规。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把常规融入到故事中,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可以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常规的内容。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班有一个“橡皮膏小熊”的语言活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橡皮膏小熊”的故事情境,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熊受伤了应该怎么做,并让幼儿学一学接球的动作、扶扶手的动作,幼儿自然比较乐意接受正确地玩耍姿势,从而明白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这种在故事情境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具有说服力,也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3.在儿歌音乐中引导幼儿学习常规

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易于记忆。我们在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可以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例如:小班幼儿入园后,教师会慢慢培养幼儿洗手、入睡、穿衣服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幼儿就容易将先后顺序混淆。所以为了幼儿很容易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将洗手常规其编成儿歌: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洗手掌来洗手背,洗好手背洗指缝,洗拇指,洗指背,洗好指背,洗指尖,洗指尖,洗手腕,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如在幼儿上床脱袜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轻轻往里游,袜头套住脚趾头,袜跟套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脱袜子的步骤。有了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三、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常规意识,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3]父母是幼儿第一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幼儿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仅影响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对其在学校中的表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常规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班级常规教育离不开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要想开展好常规教育,就要充分发动家长资源,架起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桥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幼儿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真诚对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电话、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来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常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例如,小班幼儿在入园后要慢慢培养上完厕所要洗手、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说话、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这些良好的常规并不是仅仅靠在幼儿园就能培养起来的,还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榜样示范。

总而言之,进行班级常规教育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理念为指引下,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发展差异,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