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3-10-31文章来源:九方城幼儿园浏览次数:10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昆山市高新区九方城幼儿园 姚逸菲

以德治身,修身养性。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是一把标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礼仪、道德、思想文化内涵无一不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有效推进幼儿的德育教育这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深思。

在深刻学习、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立德树人”思想的同时教师需结合一日生活中不同环节的特点,不断实践并探索。通过教师的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机智让幼儿逐渐纠正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幼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优秀的品质,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践

(一)巧用环境熟悉传统文化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巧妙的校园布置不仅让幼儿身临其境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营造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长廊,上面布置着五颜六色的京剧脸谱,感受变脸的巧妙;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的实物或图片展出在一旁,感受浓浓的书香气息;窗户也不容忽视,寒冬可以在窗户上剪窗花,感受季节的交替……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环境的每个角落,让幼儿沉浸在民风民俗的环境中,不断得到熏陶,让幼儿在漫步和生活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传统美德。

(二)结合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佳节很多,无论是正月初一的春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还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各个节日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文化礼仪和道德素养,这些节日通常都伴随一个神话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为人做事的方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会倾听和思考;理解故事本身后,幼儿又能学到其中的“礼”和“义”。[1]古时候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现在可以组织幼儿写“福”、贴福“到”、贴春联,还可以穿红红火火的新衣服,一起感受春节的热闹;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吃粽子,纪念伟大的屈原;中秋节可以组织幼儿动手制作月饼,并邀请孩子们和家长共同赏月、千里共婵娟;清明节幼儿参加踏青活动、插柳种树活动,让他们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

(三)巧以游戏蕴含传统文化

我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胸怀自励,在不断与时俱进的时代教育背景下,我深知幼儿许多能力的学习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这也是幼儿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交往能力实在与他人接触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不断练习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经验。例如微笑、请求、邀请等行为,在实践中学习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

幼儿社会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掌握社会交往策略和技能。例如,言语礼貌、遵守规则、主动帮助他人等行为,幼儿都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模仿他而习得。久而久之,便会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2.区域游戏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区域游戏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途径,进行愉快地探索。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够认真专注地进行操作,但是也有个别幼儿在尝试过后因为没有成功而放弃尝试,不愿意继续游戏。所以,部分游戏需要我们提供操作材料、示意图记录表等,帮助幼儿去观察、理解、记录,同时根据难度层次对材料进行分类与标记,挑战成功的幼儿在表上进行打卡记录,也需要定期对幼儿进行表扬与奖励,请他们将成功的经验以视频、表征的形式进行记录,为其他幼儿提供参考,鼓励大家根据难度从低到高逐步进行尝试与挑战,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学习品质。

3.户外游戏

走进游戏,走近幼儿,我们发现游戏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方式,户外游戏时间能将自由兴趣与技能相融合,在游戏中孩子们爱探究、有胆识、会合作、充满自信。不仅达到锻炼幼儿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还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力。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常常在户外活动中出现,竹竿舞、跳皮筋、滚轮车、踢毽子、丢手绢……这些传承下来的游戏,就算放在现在,孩子们玩得也是不亦乐乎。

幼儿园还能利用多样化的运动器械,研发“一物多玩”的户外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尝试挖掘不同器械的不同玩法和多样价值。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养成了坚持、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

    (四)善用诗词感悟文化底蕴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经典古诗文,如果觉得古诗文枯燥乏味,也可以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幼儿的品德教育变得活泼有趣,幼儿在观察的过程当中,通过直接体验、动手操作,了解活动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指南、纲要中我们所提倡的自由、自主”。

幼儿通过自我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对于观察到的画面线索,可以猜想、可以续编、可以创编。在分享阅读之类的品德教育活动中更是如此,因为绘本、故事书中并没有很多的文字,更多的是图画,是要让孩子自主地绘本里的奥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品德教育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利用类似电子白板一类的信息技术媒介进行有趣的品德教育类活动,从简单的观察画面入手,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能使活动更生动、有趣,幼儿乐此不疲。

让幼儿声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在诵读中领悟传统文化的风韵,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也助于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亲子互动中传承文化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2]现在很多家庭通常觉得幼儿在幼儿园就是玩玩罢了,学不到什么知识的,他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幼儿道德方面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科普科学的育儿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向幼儿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幼儿的品德修养。[3]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家长因材施教。从这个角度来看,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是关键。积极的与幼儿家庭做好沟通和协调,让幼儿家长更好地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赢取幼儿家长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其次要积极的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家园互动活动,不断增强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互动的可能性和实效性。

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安排“故事妈妈”、“故事爸爸”走进校园活动。教师提前组织各班家长踊跃报名讲故事,确定名单后,合理统筹安排时间,通知爸爸妈妈。家长们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约定某一天的午睡前,“故事爸爸”、“故事妈妈”就可以走进校园,来到孩子的班上,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故事。他们可以搜集各类传统文化的故事,制作精美的演示文件,图文结合,声情并茂,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最后他们还可以围绕不同的故事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和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培养幼儿品德。

幼儿教师则要更好地掌握幼儿家长需求、幼儿发展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接触和沟通,为实现更有效果的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最后是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相关素养,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从自身着手,不断进行知识的充电,为幼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理念,更好得赢得幼儿家长的尊重和信任。[4]

(六)结合实践提升文化素养

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确定学雷锋教育月、革命传统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等教育主题月,利用节日、民俗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符合幼儿成长规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育人活动,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让德育在每一次友好的相处、礼貌的问好中发芽。每天入园时的一声声“早上好”、饭前一排排整齐的队伍、游戏中的你一言我一语,都让幼儿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文明礼貌和友好关爱。

走进社区也是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区的合作下,我们可以结合时令,开展相应的进社区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敬老院,给年迈的老人表演节目,尊老爱幼贯穿其中;组织幼儿收集旧衣服、旧图书,进行爱心义卖,并将筹得的善款募捐到红十字会,废物利用的基础上奉献自己的一片爱……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推进和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的思想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我们当代年轻教师要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趋势,注重在一日生活中融合幼儿德育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家庭和社会资源在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